城镇化,已经成为改革红利的代名词,但携带着各种缺陷前进的城镇化,并非改革的初衷。
公开信息显示,导致50多人死亡的“11·22”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爆炸事故”,一个重要成因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局不合理,这也引发公众对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工业设施安全的极大担忧。
据悉,27年前该输油管道在建之时并非位于繁华城区,随着城市交通布局的改变和建筑物及其人口的逐渐密集,部分输油管道被占压,加之输油管道疏于管理、应急作业措施不当等因素,肇事输油管道最终酿成“路毁人亡”的惨剧。
持续推进的城镇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红利,但新兴城镇在工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安全建设,似乎并没有跟上步伐。作为行之有效的避险工具,保险业在直面城镇化机遇的同时,若能在风险爆发之前(即承保阶段)就发挥出必要的安全预警和风险防范功能,其意义更甚于对生命财产损失的经济补偿。业界由此认为,对新兴中小城镇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定价能力,将是城镇化赋予保险业的一堂最生动的实践课。
居民消费升级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锤定音,户籍改革在四个层面明确定调。
显然,建制镇与小城市在落户限制上的全面放开,将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居住。《决定》同时要求,“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强调城镇化发展三大核心为人、地、钱——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市场普遍预期,农业转移人口将逐步实现市民化,城镇化的首要变化将是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
与户籍改革相适应,农村土地资源获准流转,且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进城落户新居民有望获得稳定的收入并实现财富积累。“但收入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进城落户新居民一定会将资产配置于保险,仍然需要保险企业针对实际的风险状况激活潜在的需求,诸如车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等刚性的保险需求,应当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博士后王东称。
据记者了解,目前农村地区的主要热销产品为性价比更高的意外险和防范大病致贫的健康保险,附带理财功能的分红险和万能险仍然依赖于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一旦购买力上升,理财型保险也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还取决于消费观念的改变和保险理念的渗透,比如都市生活方式令都市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发病率提高,进城落户农民更重视自身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城市里的生活成本提升,进城落户农民在基本保障之余乐意通过金融工具实现财富增值,总之,消费观念的改变离不开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公共服务的覆盖程度,这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王东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