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转型调整、养精蓄锐后,寿险业从今年初就开始不断发力,一季度数据全线飘红,四家A股上市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随着险资运用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资产配置结构持续优化,险企投资收益率也得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在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下,寿险业的缓慢复苏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借助“开门红”,四家A股上市险企一季度寿险业务保费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4月25日,中国太保(601601,股吧)对外披露一季度业绩,其寿险实现业务收入383.54亿元,同比增长25%;同日公布数据的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保费收入为1322亿元,同比增长18.14%;平安寿险规模保费918.01亿元,同比增长22.7%;最晚发布一季报的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实现业务收入483.65亿元,同比增长53%。
退保率高企短期难以缓解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一季度寿险行业保费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保险产品理财化严重,高现金价值保单成为险企销售的重点,这类保单主要通过银邮渠道售出。
短期高现金价值产品热销,既有保险公司追逐现金流和保险规模的原因,也有迎合银保渠道和消费者短期投资需求的因素。尽管高现金价值保单可以使险企在短期内积累大量保费,但此类保单更像是资金池,通过卖短投长,期限错配,来达到获取高收益的目的,而且险企必须考虑一年后客户的退保情况。
一季报显示,新华保险退保金105.76亿元,同比增长44.1%,新华保险表示这主要是寿险市场环境影响以及寿险退保金增加;相较之下,中国平安(601318,股吧)退保金为24.9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42亿元同比增长43.2%,其解释主要是因为部分分红保险产品退保金增加;退保增加的还有中国太保,70.96亿元的退保金比去年同期增长37.2%,其解释为退保增长;中国人寿的退保金与2013年同期持平,高达200亿元。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人寿流量退保率为15.1%,平安寿险为2.7%,太保寿险为18.5%,新华保险为21.9%。而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况短时间内仍难以改善,对此,2013年11月,时任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寿险费率市场化之后,保险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两类产品将更受欢迎,其一是高现金价值产品,其二是高固定回报产品。“其中,高现价产品就是准备让你明年退的,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各公司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地调结构。”万峰对记者说:“比如说,如果我去年做了20亿元的趸缴保费,我今年不能不做,我今年可能就得做30亿元,就算明年有些人会退,我也得做。因为公司需要有一个周期现金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