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尤其是在临近节假日等促销旺季,消费者不必过于排斥免费保险赠送的机会,只要对方是真实可靠的保险公司,送出的免费保险也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如果客户真的在免费保险的理赔范围内出险,保险公司也必然会依照承诺做出相应的赔偿。因此,如果消费者不担心以后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持续骚扰的话,此类免费保险可以考虑接受。
“占便宜”有技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赠送保险模式是客户在电话中确认接受赠险,保险公司后台自动激活保单、发送短信或者邮件给客户作为保单凭证。
对于有意接受免费保险的消费者,上述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提醒,消费者在接受赠送的保险产品时,最好搞清楚保险是什么产品,比如意外险也有很多种,究竟是交通意外保险、综合意外保险,还是单纯的航空意外险,另外就是保障期限。同时,在获得保单时也应该了解如何申请理赔,凭哪些材料才可获得理赔。
不过,在获得免费保险时,如果有人询问你的银行卡号,那你就得当心了。银行、保险业的理财专家提醒消费者,这样的人可能是骗子,最好警惕一些利用电销渠道“明为赠送保险,暗地套取个人信息”的做法。在接到赠送免费保险的电话时,要先看清来电是否保险公司统一呼出号码,明确自己享受的保障范围,接收短信确认赠送保险真实有效,同时,将保单号保存,一旦理赔出示凭证很重要。另外,消费者可以先询问清楚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号码,然后通过保监局网站、保险公司网站或客服电话查询一下是否确有其人,以了解事件的真假。
私密信息勿泄露
不过,南都君了解到,即便保险公司和业务员信息均属实,也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为了尽最大可能获得客户的个人信息,很多保险公司经常免费赠送短期意外险”,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向南都君透露,由于这类保险成本低,最便宜的保费才几块钱,如果生效的话,按照规定,必须要客户填写详细的资料,这一过程中,很多保险公司会与一些商家进行捆绑销售,一方面以“免费”吸引消费者购买捆绑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则可以以合法的形式获得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消费习惯。“这些便宜的意外险费用都从保险公司的营销推广费用中出,成本很低,但是掌握了这些个人信息,便可以进行车险、寿险等利润较高险种的推广,相比之下,这些成本的付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那些一不小心落入保险公司电话骚扰“陷阱”的消费者,业内人士也提示,曾经接受过免费保险,而又经常被骚扰的消费者,可以在人身保险电话营销禁拨平台上登记,给你的电话筑起一道“防火墙”。不过,目前包括厦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都开通了禁拨平台。此前,有消息称,广东也将启动“电话营销禁拨平台”,并有了初步的方案。(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