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健康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基本的医保在解决职工看病难方面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所以要走补充保障的方式,完善保障体系。基本医保仍然存在,但基本的额度是有限的。商业健康保险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制度安排,补充部分主要由保险公司来做。
郝演苏表示,现有的医保体制会导致一种懒惰和浪费。国家提倡要加大商业保险的补充力度。地方政府拿出基本医疗支出的结余部分在市场上购买补充保险增加保障额度,就是政府掏钱给基本的保障客户购买补充保障。对于商业保险,一是个人可以买任何险种,选择空间较大,还有一种是政府来帮助老百姓购买,主要针对大病,因为大病的开支很高。按照“新国十条”的做法,政府要利用保险作为一个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政府采购是给享受基本保障的人群。
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障不足的部分政府统一帮助购买补充保险。购买补充保险的类型非常简单,主要针对大病,不考虑护理、康复、疗养等其他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发展,基本医疗已经不能够满足老百姓针对大病的相关需要了。
此举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节约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同时又保证了医疗救助的效率。因为既然买了保险,那么保险公司要参与其中监控,防止小病大治,防止医疗费用浪费。
“市场对医疗保险这块的关注度非常大,曾经有两位总理都作了批示,买保险时,百姓最关注的一个是养老,一个就是健康。”郝演苏说。健康的范畴很大,包括治病也包括养病。
如何迎接健康险
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以社会保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主要关注的是国家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正规劳动者的收入补偿和经济福利。在福利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政策的重点是各类社会保险和各种收入维持项目。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社会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加,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已成为当代福利国家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以收入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福利和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社会服务是当代社会保障的两大基本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重点发展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同时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由此,可以看到社会服务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服务缺乏、社会服务覆盖面小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保障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那么健康险的到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人保健康总经理邱彬介绍,目前公司的员工中,医疗专业的人才占比最高,达到30%~40%,其次,还需要与政府合作的管理人才以及信息技术、系统探索和定价的人才。
保险公司自身的人才保障之后,在保险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民众会否买账?
邱彬说,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需要开发满足老百姓不同需求的产品来吸引他们;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持续的税收优惠,从供给来推动需求。
在丰富健康管理服务产品方面,可以开发涵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各环节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并进行灵活组合。其次,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快速搭建全国性的第三方合作服务网络。逐步探索建立境外优质医疗服务网络。在体检网络方面,建立能够实现体检预约、体检报告深度解析和一对一解答、配套健康管理服务等功能的体检服务网络。在健康促进及相关产品供应网络方面,与重点拓展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相配套,筛选优质的健康咨询和客户呼叫、慢性病管理、减肥健身等服务提供商,为公司外购相关服务和产品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