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近日提示,香港保单存在不受内地法律保护、汇率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等五大风险。保监会的风险提示,或许让有意愿赴港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更加冷静地做决策。
赴港买保险有多火?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为316亿港元,占2015年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而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保费总额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激增6.2倍。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一位90后内地留学生,从香港某学校金融专业毕业后,留在香港保险公司从事保险销售工作,通过向内地的亲朋好友及其他人脉关系销售保险,去年一年的保费销售额进入香港前50名,收入远超大部分在金融机构从业的同龄人。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内地居民纷纷赴港买保险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提升,对保险需求的增加。从竞争力上看,香港保险产品整体确实较内地保险产品更具吸引力。这跟香港人均寿命高于内地、费率市场化程度更高、营销销售费用低以及医疗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有关。
其次是去年底及今年初的一波人民币贬值,激发了一部分消费者对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购买香港的一些大额或者高额保单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再次是香港银行利率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的保险产品主要是
重疾险和
分红险。在分红险方面,据内地保险公司高管透露,因为香港分红险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当地银行贷款利率。有些内地居民是用当地银行贷款的资金来购买香港保险,实际上是在投机赚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