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后陆续步入社会,当80后相继为人父母,殊不知曾经备受关注的70后一代正在老去。掐指算来,眼下第一批70后已值中年,跨入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期”。面对来自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与压力,面对健康日益走下坡路的双亲和正处教育关键时期的孩子,他们直言“绝不能倒下”,一旦自己遭遇疾病或意外,家庭必会受到重创。于是,一向不关心健康的他们开始注重起养生,一向对保险不闻不问的他们亦开始关心起投保。那么,对于中年群体而言,又该如何进行保险配置?是否错过了最佳的投保时机,就很难再“花小钱保大额”了?
人到中年莫再忽视投保
从规避风险与节省费用的角度讲,保险当然越早买越好,不仅能给投保人更长的保障期,同时也因年轻体健费用相对低廉,容易被保险公司受理。然而,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早年没有买保险,至45岁以后在价格相对较贵特别是一些险种面临保费倒挂(即假设不出险的情况下,累交保费总额高于保额)的情况下,还要不要买保险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有人从乐观预估未来的角度出发选择不买保险,而也有人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不决。对此,王亚虹认为,若从规避家庭风险的角度讲,中年伊始买保险可以说是亡羊补牢尚未晚。“作为一个资深保险从业者,我的建议是如果投保人身体情况允许,保险公司受理,尽可能买更多的保险,因为从经济角度看,买了保险没有出险,你损失的最多是有限的利息;而不买保险,如果出现严重疾病,很可能因病致贫,使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巨大改变。那么,在选择投保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挑选适合的险种,这就需要投保人多加考量。一般而言,购买险种的顺序应当是意外、重疾首选,在前两项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补充一些医疗、护理及
养老险。由于各保险公司侧重点不同,产品也会存有差异。去年保监会新政允许寿险最高可以浮动到3.5%的精算利率,于是一些公司快速适应市场做出了调整,保费相应地降低了30%;而有的公司则相对谨慎,最终表现出保费的一定差异。另外,在保障内容上,各公司侧重也不同,故对不同病种的突出保障有一些差异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还有一些公司虽然保费没有优势,但通过缩短观察期等方式给消费者一些更实在的利益。总体而言,量身选择更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而如果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就更好了。”
谈到具体产品的选择,王亚虹给出了如下四大建议:
首先,如果因为年龄或健康状况不能被保险公司受理健康类保险,至少也要把
意外险做足了。
其次,如果觉得过了45岁返还型
健康险费用太高,也可以选择一些能保证续保的消费型健康险,费用相对低一些,但这些险种一般是短期险,到了一定年龄后就无法再续保,所以也就无法长期解决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