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屡次流产现不被看好
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未经证监会发审委和重大重组委员会审核,太平洋这家重组云南证券之后的小型区域券商,通过与云大科技换股的方式直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了。
有媒体报道称,也许是上市时没有募集资金的缘故,太平洋扩股募资愿望表现得尤为强烈。早在2008年太平洋证券刚换股上市三个月的时候,太平洋的董事会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份90亿元的融资方案。
据资料显示,在2008年4月10日紧急召开的一次董事会会议上,太平洋证券通过了这份名为《关于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计划募集不超过90亿元,将全部资金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充主营业务。
然而,这份以增加公司资金、扩充公司业务为目的的增发预案,却与三年前一份最终流产的增发预案如出一辙。对比2008年的增发预案和2011年2月17日公告的增发预案可以发现,八项业务对比几乎一字不差,只在权证和衍生品业务方面做了少许变更。
理财周报报道称,如今大手笔募资50亿的券商仍不被看好,甚至有投资者因太平洋融资失败的先例,同样认为这次增发仍难遂人愿。
三年主营业绩无增长
同一份增发预案,同样的表述文字,三年前未能通过90亿元增发,三年后旧事重提,而且方案做得如此保守,是三年间主营业绩无增长,还是董事会没信心?
根据太平洋财务数据,其净利润在2007年60919万元,2008年亏损63525万元,2009年40534万元,2010年前三季度14880万元。由此,看不出增长与衰退,似乎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剧烈变动掩盖了实际控制人缺失所带来的障碍。
另一位券商研究员则表示,都控制相当于没有控制,没有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给太平洋证券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在已上市的15家券商中,太平洋应该是资质最差的一个了。
实际上,太平洋的管理层也在上市之后出现了较大变更。通过现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王超的升迁路径可见一斑。
2007年末,王超任独董,廖一任太平洋总经理,王大庆任董事长;四个月后,廖一辞职,王超任总经理,王大庆仍任董事长;2008年9月,太平洋修改了《公司章程》,规定总经理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而在此前,法定代表人一直由董事长王大庆担任;2009年7月,董事长王大庆辞职,与其同时辞职的还有一名监事。
上述券商研究员表示,“复杂的人事变动背后其实是股东利益的争夺,这增加了太平洋内耗的剧烈程度。”
管理层内耗,自然无心经营。无论是经纪、自营还是承销,太平洋近几年的表现,都不算突出。而这次50亿元募投项目能否为太平洋证券带来转机,或许更加取决于公司股东能否齐心协力做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