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种打着“抗通胀”旗号的理财产品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的新宠。然而,整体上能跑赢通胀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却寥寥无几。
故事:“钱怎么越存越少了?”
钱进了小姑的口袋往往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银行。她坚信把财守好,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就是最为实在的理财方式。
不过,今年以来,她突然发觉钱存在银行反而“越来越少”了!衣服、化妆品越来越贵,眼看着日常购物,开销一点点涨上去,工资却纹丝不动。“CPI”、“通胀”、“负利率”等字眼频繁出现在报纸、电视中,让小姑对于银行的存款越来越感到不安。于是,在银行的推荐和宣传之下,小姑开始介入银行理财产品。
日前,小姑买的一款债券类理财产品到期了,收益率是3.5%,虽然超过了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但仍未超过通胀水平(10月的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4%),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不过,小姑觉得自己起码已经走在了“抗通胀”的路上,她决定向银行理财“高手”迈进,要与“通胀”抗争到底。
市场:整体收益难敌通胀、七成产品难赢通胀
据统计,今年以来,有近3500只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虽然大部分理财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但和CPI的增速相比,有多达七成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未能跑赢CPI。还有的连银行定期存款都没能超越。
自今年7月银监会“口头通知”、8月正式发行《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重点整肃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以来,以高收益、较低风险著称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已经逐月萎缩。
取而代之的,是以债券类、货币市场类、现金管理类为代表的稳健型理财产品频频现身市场,期限短、风险小,成了这些产品的共同特质。据统计,在非高风险、不保底的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集中在2.9%-3.5%的水平内。
“过去,信贷类产品收益相对较高,1年期平均收益可以达到5%-9%,并且投资也较稳健,但在此类产品叫停之后,目前为止还没有产品可以做到接近信贷类产品。”有分析师表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