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青认为,购买保险,不能一味追求高保额,而是要能够切实地满足自身的保障需求,同时贴合自己的财务情况。此外,认为“富人险”就是拥有较高保额,也是一种认识不全面的误区。“从高端产品的设计过程来看,即使是高端客户这一目标群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有的已经拥有大量资产,实现财务自由的高净值人群,希望通过保险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稳健的财务保障;再如有的虽然拥有较高资产,但还是想通过个人努力让资产进一步增长的高端人群,希望保险保障能够不断增加,帮助自己抵御通货膨胀。事实上,需求并不相同,那自然也就不能简单地‘叠加’保单。”
另外,本报记者也注意到,市场上一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与其在内地买高端险,反而不如去境外市场,如香港买”。多位接受采访的保险业内人士对此观点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其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合规问题。
首先,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不同地区销售保单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确定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是否有在当地经营的许可和资格,以免理赔时产生纠纷。
其次,就算成功在香港市场购买了当地的保险产品,那么是不是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产品就一定更划算,能享受更好服务?这是需要打上问号的。
他们认为,保险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产品,因为当风险发生时,保险提供的是第一时间的财务支持。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上海或北京,是很难充分享受远在香港的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或高端产品的其他增值服务的;同样在理赔时,这一问题可能就更突出,由于香港和内地的医疗体系和保险产品设计都存在差异,如果事先对产品的保障范围没有充分的了解,在理赔资料提供,甚至理赔界定上都可能发生争议,也就使得保险最核心的保障功能可能无从发挥。
最后,不同的地区之间保险产品也很难直接比较,比如美国或欧洲,因为社保体制的不同,商业保险的差别也很大,甚至还有长期的汇率影响,很难去说美国的商业保险“更好”或“更划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