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理财百科 > 正文
专家提醒:投资型保险不是银行存款或基金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有不少银行业务员向客户推荐投资型保险,专家提醒,投资型保险不是银行存款或基金,退保风险不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分红险不等于银行存款,投连险的收益也不能保证。

  “我还以为买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呢!结果拿到手的却是一张保险单。”做电脑生意的黄先生对于自己购买的一款分红保险至今耿耿于怀。其实,这种现象在如今的银行产品销售过程中并非少见。为此,中国保监会日前就投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进行了紧急公告: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但本质上均属于保险产品,因此不宜将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人身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收益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要把保险产品混同于银行存款或者基金。

  现状:夸大收益现象严重

  据了解,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营销员或者抬高分红额度,或者跳过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的各项费用,呈现给消费者不实收益额度。这是储蓄和投资型产品销售中最常见的误导现象。在两全险和分红险销售中,很多营销员强调红利和生存金复利累积到多少年后会将有的高回报率。事实上,有一个重要前提:所有资金都放在公司长期不领取,一旦领取就达不到其所说的回报率。同时只强调百分之几百的收益,却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实际利率变化和通货膨胀等因素。

  对此,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黄伟指出,购买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口说无凭,宣传手册非合同的概念。遇到各项利益的解释说明,最好能让营销员写书面资料并就自己所说内容签名确认。对于营销员销售中出示的宣传材料和计划书,消费者也一定要营销员给予明确结论:是公司制作,而非营销员自制。

  担忧:退保风险不小

  2010年1-3月,全国寿险业务同比增长62.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保费收入达到2130.6亿元。其中,眼下保险市场的“明星”投连险功不可没,全国首季进账保费225亿元,同比大增6倍,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上升7.6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担忧,投连险等保险理财产品火爆难脱“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保险理财型产品行情看涨推动保费异常增长,推高保险公司“超常规”扩张规模欲望;另一方面通过中介渠道卖出去的大多数保险理财产品逐利诱惑明显,其应有的“保障功能”日益淡化或边缘化,且除了规模效应外对保险公司实际利润贡献度也很有限,一旦因市场波动因素遭遇退保等风险,对保险企业及整个保险行业信誉的冲击不可低估。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