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提示四大风险:客户适合度评估流于形式、风险提示不到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4月14号,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近期上海地区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销售行为的风险提示》,进一步对个人理财市场进行规范引导。然而这却引来一些业内人士对当前理财市场可能潜在风险的猜测和担忧。
理财周报记者从多家网站和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理财市场一些典型案例的投诉主要还是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些产品,而当前则是出现了危险苗头。
发文背后:扼杀苗头
这是今年第二次上海银监局针对理财市场发文,第一次则是在半个月前。今年3月29号,上海银监局提醒:“四专一主动”防范理财诈骗。
而在2010年,上海银监局的大部分发文主要是针对沪上银行整体风险的提示,在理财市场的专门提示则比较少。但是在2008年和2009年的时候,上海银监局在理财市场开展的教育和各种活动非常频繁,包括当时的阎庆民局长也常常在公开活动上谈论这个问题。
理财市场在经历了2010年一整年的平静后,在今年却两次被提及,暗示了当前理财市场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问题。
“今年这方面投诉大约有几十个。关于理财产品的投诉主要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那时候遭到投诉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和国外次贷挂钩的理财产品,如QDII。”上海银监局办公室主任周文杰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谈及近来上海银监局对理财市场的关注,周文杰说道,“从去年开始,这方面投诉减少了很多,也得益于上海世博会期间银行警惕性的提高。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对市场更加敏感,在产品设计上对理财产品市场判断更加准确,同时风险提示方面也大大进步。”
“而我们最近是收到一些局部理财产品的反映,所以进行事先预防,不能等情况复杂了再去提示,就没有多大意思。”他续道。当被问及是否掌握了典型的案例时,周文杰称当前还没有发现。
查看当前的理财市场,记者发现目前在各大网站的投诉主要集中在2009年,投诉的产品大多数挂钩股票、基金和QDII,而被投诉较多的银行有渣打、招行、光大、兴业和华夏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