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时指出,尽管当前CPI上涨压力很大,但鉴于价格涨幅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3月份CPI同比上升5.4%,升幅大于2月份的4.9%,而且是2008年7月来的最大升幅。
从分类来看,目前食品涨价因素作用明显。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食品上涨11.0%,居住上涨6.5%。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近期发改委相继约谈了一批计划在近期涨价的日化及白洒等消费企业,同时要求企业不能集中搭车涨价,更不能串通涨价。
三、如何应对一路走高的物价指数?
难用一种办法应对物价上涨
食品价格继续领涨CPI。国家统计局测算表明,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食品价格上涨对当月CPI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了60%。
居住类价格是物价上涨的另一推手。统计显示,3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位居CPI八大类价格第二。
“虽然商品房价格不直接计入CPI,但对百姓的感受影响非常大,同时也会推高房租等居住类价格。百姓对票子‘变毛’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前一阶段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
与同比数据创新高相比,3月份的CPI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其实也值得关注。那就是,构成CPI的八大类价格都出现了上涨,连以往通常价格下降的交通和通信类价格都出现了0.1%的上涨。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既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货币信贷超发的因素,也有房价过快上涨的因素;既有部分农产品“紧平衡”的因素,也有流通环节和市场秩序的因素;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有输入性通胀的因素,所以很难简单地用一种办法来应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强调,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必然冲击国内物价形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