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高收入、有强烈自我保护意识的白领们一直都被保险公司内部视为“黄金客户”,被重点开发。但在某些代理人片面的宣传吹捧下,不少人往往盲目买下并不适合自己的保单。
比如买保险时,高端人群多数青睐“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万能寿险、投连险等储蓄、投资型保险。这些储蓄、投资型保险不仅到期返本,一定年数后还可以拿到红利,的确十分诱人。
但从另一个角度再审视,我们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投资型保单的投资回报率有多高?高于现在的基金回报率吗?高于外汇投资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一定要绕远通过保险公司来进行储蓄和投资呢?
保险公司首当其冲的职责并不是投资。而且,白领们虽然工作很好、收入也很高,但他们承受的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群。一旦生病、失业或遭遇意外事故,他们将如何支付高额的储蓄、投资型保单的保费呢?#CONTENTSPLITPAGE
保险聚焦:买保险不能等待
有些市民在我们的保险热线中咨询:新生命表出台,保费是不是要涨价?要不要先买下来?还有人问:人民币升息会不会影响保费,要不要等等再买?其实,买保险无需等待———只要你有保障的需求,经济能力也足够,就应该果断去买。
生命表出台影响不大
《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已于11月12日在保监会举办的评审会上获得一致通过。据参与新生命表编制的精算师介绍,从制订旧版生命表的1990年到新生命表的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2。85岁。新《生命表》即将推行,百姓最关注的热点就是会不会影响到保费。对此,平安人寿资深研究员蒋士华为大家解释———死亡率只是保险定价的一个因素,此外还有公司投资收益率、公司费用率等,都是重要定价指标。如果将来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即使死亡率低一些,价格也不一定会上升。死亡率是寿险、特别是年金产品价格制定的主要因素,但是最终价格的确定,取决于以上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如果仅以生命表变化因素而言,养老、年金类保险的价格会相对提高,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则会降价。
因为对于养老保险和年金保险而言,它们与人均预期寿命息息相关,如果原来预计退休后平均活10年,而现在平均要活15、20年,保险公司支付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多,保费自然要跟着涨;而对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定期、终身寿险而言,保费则会下降一些。比如,保险公司原来假设在投保人70岁时给付死亡保险金,现在73岁才用给付,保费设计上就会下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