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您好,我们是一家投资公司,我们推荐的股票绝对保证收益,您可以先免费尝试,然后再做决定……”听说能够免费试用,对股市很感兴趣的林小姐动了心,尝试购买了几次荐股公司推荐的股票,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当她花了19998元成为这家荐股公司的“黄金会员”后,基本就买什么跌什么,损失惨重。
像林小姐这样受骗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事实上,非法的短信或电话荐股模式已经延续多年,监管部门对相关诈骗机构查处了不少,但却屡禁不止甚至更加猖獗。此类不法机构往往都是采取让会员“步步入套”的方式,所荐股票连涨打动投资者后,就开始邀请投资者入会。得逞后,所荐股价往往“跌跌不休”。
保险假分红——
让银行卡资金不翼而飞
11月底,王女士接到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声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王女士所买的分红险要派发红利,需要她提供银行账户以便划账。随后,王女士依照陌生男子的引导,去银行查询红利是否到账。但是,就在她把银行卡插到自动取款机上并输入密码后的一瞬间,银行卡里的7000元存款消失了。
其实,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不会利用电话告知客户要派发分红,而是多以信函方式通知。一保险公司客服介绍,对特殊客户进行电话通知,也是客服专线,但绝对不会诱导客户提供账户。事实上,保险公司会为分红险客户开设分红账户,并将每一年度的红利逐次打入该账户。保险专家指出,如果客户不主动提出领取红利申请,红利将在这一账户中进行复利计息。
基金经理游说——
“我们的基金排名第一”
投资者吴女士反映,年初一次她去银行存款,结果被理财人员忽悠着买了基金。她说,当时让她最心动的就是销售人员说这家基金公司去年排名第一,收益率完全可以跑赢存款利率等。“我对基金市场并不了解,想着排名第一的基金断然不会亏到哪里去。谁知,这只基金今年以来亏损了近30%。”
其实,除了基金业绩外,出现频率较高的推销言辞还有:“新基金便宜,更可能创造高收益”、“择时选股能力很强,不会有大的亏损”、“投资基金不要只看短期收益,一定意在长远,再过两年就会盈利”、“你应该关注业绩而不是费用”等,投资者最好储备一些专业知识,不让自己轻易入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