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2011年投资市场呈现2004年以来首次股债双杀的局面,债券与股票市场均呈现单季较大跌幅,这令公司的投资受损。
祸起销售误导
中国人寿的一位人士透露,国寿退保多数集中在5年短期的银保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初银保渠道的销售误导投保人误把“保险当作存款”。
祸起销售误导的退保也是保监会最为担心的,将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列入今年的监管重点。
一位平安人寿理财规划师说,退保率与营销员素质成反比,个人而言,营销员素质越高,退保率越低;机构也是如此。除保险营销员体制等客观原因之外,退保症结在于公司的增长方式与销售误导。
在2月16日的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会议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暗喻寿险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就像是重建保险业的生态环境。他直言,在治理的同时,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但长期而言是利好。“目前退保主要还是集中在银保,当时购买时就是一种储蓄替代产品进行的,当发现收益不如银行存款时,消费者就会选择退保。”上海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位负责人说,“这对保险公司伤害很大,例如一款五年缴存产品,在已经缴纳三年后选择退保,消费者是很难得到全款的。但现在都以消费误导为借口,以被忽悠为原因跟保险公司拉锯战,很多就以全款退回,而成本、费用都算在保险公司头上。”
一位保险理财师认为,之前监管不力,保险公司开发和推销产品背离保障本质、一味追求保费,代理人展业方式违规、误导严重等恐怕是退保的主要原因。
“寿险产品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和营销人员佣金驱动的体制特征,产生了销售误导容易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山东保监局局长助理姚飞认为。
现在,逐季上升的退保率再次拉响行业警钟。所幸的是,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都确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像新华保险提出专注保险本业,变革创新,坚持价值和回归保险本原,但这种转型需要时间。
不管怎样,“退保情况还会持续,但最差不过如此。”太平洋寿险董事长徐敬惠表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