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洋周围的朋友,在飞涨的房价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他们冲进市场,成为房奴。在刘西洋的眼里,朋友以前那种潇洒大方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开源与节流的理财问题再也不容回避了。房贷偿还的压力首先逼他们开始量入为出甚至紧缩开支,于是衣服买的少了,外出吃饭被家里“开火”完全取代,甚至每天中午带饭到单位上班,平时也不敢大量地到超市购物了,懂得趁便宜和优惠批发生活日用品了。“有房一族的快乐还没享受多久,他们就已经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痛苦日子了。有的女同事,连一期最喜欢的时尚杂志都不买了。看到了他们的经历,我真的更不敢买房子了。”
刘西洋把自己家的收入和花销列出了一个清单,家庭的月收入在17000元左右,“虽然不多,可我过的也算是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生活。”刘西洋和妻子的单位都离租住地不远,所以他们没有买车,“没有汽车的消耗,而且我一向认为汽车是顶级的消耗品,只有赔没有赚的可能,虽然有时候非常方便,但是我还是认为打车也一样能达到目的地,而且打车要比养车省钱。”刘西洋家附近有几家超市,每到周末他就会去超市走一遍,“周末的时候超市都有很多优惠的商品。比如我买糕点都办的卡,可以优惠5%。蔬菜和日用品在超市或地摊解决,不要认为超市的菜贵,有很多的时候地摊菜比超市贵。”
刘西洋把一张详细的收支表摆在了妻子面前,房租:2600元/月、水电燃气:100元、通讯宽带:350、交通费:300元、蔬菜水果:500元、外出就餐(包括在单位):800元、衣服、化妆品:1600元、应酬:500元、其他花销:300元。每月花销为7050元,结余万元左右。
刘西洋把剩下的钱分成了几个部分,每月做2000元的基金定投,3000元买保本的基金(这样可随时提取,收益比银行活期高),还有3000元买股票,最后2000元买定期存款,“这样即使在目前的大势里,收益也能达到10%,甚至更高。”
刘西洋虽然炒股时间不长,但也算是在股场经历过沉浮,2007年,人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黄金十年”。这一年,甭管买股票还是买基金、买保险,闭着眼睛都能赚钱。刘西洋在股海中快乐地徜徉,可是没多久,股指开始下跌。刘西洋账上的钱越来越少,他在2008年4月跌至3000点时,还大胆地补仓,“我把最后的5万都砸进去,心想股指跌了一半,也是时候反弹了,不是说,跌得越多,反弹得越高吗?”期待的反弹没有出现,折腾了几次之后,刘西洋的资金不断缩水,“现在说什么都没意思,钱反正是亏了,惟一的办法恐怕就只有等待,给自己留点希望吧!”
今年的行情又让刘西洋感觉到了希望,当初满以为能搭上“黄金十年”的战车赚一笔,“谁能想到却扑了个空,刚一上车就走下坡路。”刘西洋取出了12万元的保本基金,准备在股市中一搏,“这次希望在车上爬个坡之后,自己下车,而不是被撵下去的。”
结婚毕竟是人生的大事,刘西洋想想妻子对房子的渴望,也想为她置办一套房子,“但是现在买房,不仅会耗尽目前所有的积蓄,而且每个月几乎是”月光“,生活的负担可想而知。”“本想没打算这一两年买房子,正好赶上政策调整,现在就静观其变了,这可能是一次买房子的机会。”刘西洋在妻子的央求下,慢慢地改变了。手中存有的45万元,让他开始为难,刘西洋找到了一位理财师帮助分析,理财师建议,如果购房属于刚性需求,最好以自己觉得合适的价位买入房产,毕竟,要在房地产市场“抄底”是比较难的。同时,可以在房地产调整期间,将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在一波行情过去后,买房的资金会得到增加。此时,房地产市场调整也会初见明朗,房价出现明显松动,到时候可以考虑买房。在国内宏观调控与国际金融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当前房价预期摇摆不定,理财师认为现在这个时期买房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要想购置新房产,待到房价下调后出现反弹迹象时为宜。
理财师建议,在下半年,可以购买各自银行的保本保收益型的短期理财产品。与其去买流动性好的货币基金,不如买银行的一至三个月的理财产品。既然刘西洋有买房的打算,可以买些三个月理财产品或者最新发行的债券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一旦遇到合适的购房机会,这笔钱就可以迅速变成首付款。在理财的同时,“节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刘西洋夫妻俩都处于人生中花钱较少的时期,考虑到以后会供房、养车、孩子教育等一系列支出,刘西洋应该在这段时期内最大限度地缩减日常开支。刘西洋听了理财师的建议后,对于以后即将到来的节衣缩食的生活有些担心,他不愿成为房奴,他现在铆足了劲要在股市的行情中抄底,每次调整的时候,他都会把资金注入到市场中,不断进行补仓。
理财师认为,刘西洋可以按照先聚财、后增值、再购房,然后购车的顺序,来安排家庭的大项支出,所以理财师认为眼下积极进行理财投资,趁年轻花费比较少的时候,使资产丰厚起来,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如果以后有了孩子,不给他们一个家,想想也挺愧疚的。道理必须要弄明白,现在的日子苦一点是为了能让婚后的生活甜一些。”10%的年收益,能否抵得过房价的快速上涨,刘西洋仍旧在买房和投资中做着抉择。(来源:东方财富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