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需转型
虽然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对保险业是利好,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业“只有转型才能救自己”。
青岛大学金融学博士张宗强说:“中国保险市场迫切需要清理整顿。”他表示去年中国保险业收入达1.43万亿元,总资产超过6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人才队伍、管理能力、法律法规及一些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配套。现在的市场存在着不规范竞争、重规模、轻质量、抢市场、上规模等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清理整顿。
他认为,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整个保险行业是时候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而目前的整顿也未必不是好事。
申银万国证券金融证券行业分析师孙婷认为,中国寿险业实际起步发展仅30年,过去十年完成快速增长期,年均复合增长率25%以上。伴随着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目前寿险行业却尴尬地面对“只见保费不见利润”的现状。她说:“保险业在过去的发展中面临着产品不合理、非理性竞争、诚信理念不强、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保险公司面临着被动转型之痛。”
提醒
市民买保险别忽略保障
回顾被银保产品忽悠的消费者,多是被诱人的收益率迷了眼睛。理财师谭向荣提醒保险产品购买者,保险最核心的功能是保障,而不是投资,对于保障期限长达20年~30年,甚至终身型的保险产品而言,利率波动影响根本不大。
此前很多保险公司为了增大保费的规模,大力推崇分红险、投连险,其实这已经偏离了保险的本质。谭向荣说,保险习惯上被分为保障型、储蓄型和投资型三种。就投资而言,在资本市场极为活跃的今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通常低于专业投资机构,同时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型或万能型投资产品的流动性也低于证券投资产品,银保产品在理财环节的竞争力自然逊色于银行代售的债券和基金。
“几大金融类产品,各有所长。比如证券是给普通投资者参与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机会,银行主要是保管市民的财富,保险则主要是给市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提供保障。”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说,丢掉或降低了保障功能,保险也就丢了“魂”。“近几年,分红、万能、投资连结等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推动了保费短期的大幅度增长,但是这些‘热卖’的银保产品多是三到五年的趸缴产品,并不适合每一位市民,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市民。”
据记者了解,投资理财型银保产品的收益率多数不确定,部分保险营销人拿其不确定的收益为卖点,拿最高收益做幌子忽悠市民,从而引发了许多纠纷。谭向荣说:“保险是转移风险的工具,不是博取高收益的手段。如果把各种理财工具比喻为一支球队,那么,保险充当的是家庭财富‘守门员’,而不是为高收益冲锋陷阵的‘前锋’。(来源:金融界)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