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养老、创业最佳选择”的理财产品,这样的宣传,看上去似乎很美。
但近日,记者接到多名街坊报料,称在几年前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极其低下,竟低过银行利息。“第一年仅25.1元的红利”,又要如何实现它看似“美丽”的宣传?然而“昂贵”的退保代价,更是让购买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据记者了解,报料的街坊多在银行内受到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推销,而最终购买理财保险的原因,则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一私人银行高级投资经理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要只听销售人说产品的好处,要对着保险产品条款逐一问清楚,切勿急于签订合同,“分红险投资的范围有限制,分红收益的水平一般都不高,买保险应该回归其保险的功能。”
本是去银行办理业务不慎被忽悠办理了保险
家住越秀区的王小姐是某银行的客户,2008年8月份前往越秀区的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时,购买了一份让其事后苦恼不已的理财保险。
在王小姐所保留的一份该保险公司的宣传单上,记者看到了“新型理财产品,教育、养老、创业最佳选择”的字样,而另在宣传册的最下方还注明了“限量30册,送完即止”。
本着不太相信保险的心态,当时的王小姐对此事一笑了之,随即继续办理业务,对于保险推销员的推销并未在意。
“后来保险员吹得有点天花乱坠,称今年交一万,明年便可领一千。”王小姐说,其是该银行的VIP客户,和银行的多名工作人员十分熟悉,见银行员工对于此种保险不置可否的态度,便为自己购买了一份,“当时有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