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理财百科 > 正文
银行改揽储手段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不久前,市场出现的长短期产品收益率倒挂、违规销售、利用理财开展委托贷款、通过建立资产池获得期限错配利差等乱象终于引发监管层运用“重典”来治。同时,对银行来说,资金饥渴的需求相对缓解,因而,银行纷纷利用理财产品揽储。

  2012年已经落下帷幕,但本应如火如荼的银行理财产品大战,并没有如期而至。昔日被视为揽储"重磅炸弹"的理财产品,今年却在年关这个节骨眼儿上"掉链子",无论是预期收益,还是发行数量,均有所下降。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下滑

  李女士是某银行的VIP客户,与往年年底不一样,今年李女士的手机异常消停,并没有密集接到她的银行理财顾问的短信轰炸,即使偶尔有理财产品的销售通知,收益也远不如以前。

  查看多家银行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现,正如李女士的感受一样,今年年底的理财产品市场确实较去年降温不少。多数银行并未推出此前竞争最激烈的低于10天的高回报理财产品。而30天以上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普遍在5.5%以下,较今年6月份的6%以上的收益率下降不少。

  银率网日前发布的11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显示,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025款,发行量回落。分析人士认为,12月份理财产品发行量也会持续走低。

  银行因新规改揽储手段

  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虽然当下银行揽储压力仍然艰巨,但由于银监会此前改变了银行在存款方面的考评办法,银行理财产品这个昔日的揽储"利器"失去光泽。"现在银行在年底突击业务已经没用了,考评也从原有的看年终最后一天的存款余额,改为查看每月平均值。"这位银行人士表示。

  去年9月30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