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修订后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发布,引起了保险业新一轮投资热。
多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办法》是对保险资金的大松绑,保险公司将抓住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机会,进一步扩大社会投资空间。
投资总量近9000亿
2006年,《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并实施,在过去10年中,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以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两种形式为主。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5月末,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近320项,合计注册(备案)规模近9000亿元。
其中,债权投资计划的平均投资期限长达7.54年,平均收益率6.65%,是期限相对较长、收益相对较高的保险资管产品,因此,颇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
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孟森透露,以平安人寿为例,自2007年开始平安人寿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投资规模稳步上升。截至2016年5月末,平安人寿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投资余额为865亿元,占到了金融产品投资的39%。
行业集中度较高
比如,《试点办法》限制了保险资金仅能投资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金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用。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程劲松表示,“投资行业的限制还制约了基础资产债权计划的多样性,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不利于行业风险的分散。特别是能源、交通都是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在当下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上述行业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
程劲松还表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保险资金债权计划基础资产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领域,目前两类债权计划已结构失衡,出现了向不动产债权计划倾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