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18家上市公司被披露拟发起或参与设立险企,相较去年11月份明显提速。在险资投资监管整体趋严的情势下,各路资本对保险牌照的热情依然一路高歌。然而资本逐利之下,机遇与风险并存,保险业激烈的竞争下产品差异、资金安全等“刚需”堪忧。近日保监会发布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以及加强
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都被业界认为是强化险企股东监管的政策措施,对防范其他资本冲击保险行业,扭曲保险行业的保障本质和正常秩序的再次出手。而对于2017年保险行业的发展,业内仍然持续看好,前提是在规范发展框架内。
近日媒体披露的一系列数据,再次给早已引得各路资本争相竞逐的保险业打上聚光灯,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共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参与成立保险公司,同时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是全资子公司参与其中。
平安证券在最新发布的保险行业年报中就披露,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新设保险公司、收购保险公司股权及参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三种方式进军保险产业,同时预计这一趋势在今年仍将持续。
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A股中已有超过56家上市公司累计持有36家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股权,其中33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保险公司5%以上的股权。
广东某深耕寿险领域的企业有关负责人、保险行业专家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保险行业的深度及密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保险行业仍是一个朝阳产业,社会资本也是看到了这一机遇。”
险:资本过于渴求牌照创新竞争力不足
然而,资本逐利之下机遇与风险并存。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除了跃跃欲试的各路资本天天刷新各财经新闻头条,还有监管部门与新闻评论中业内人士深深的担忧。
“有的资本对于保险牌照很渴求,但是对于如何经营保险公司仍然缺乏理性的认识,”一位保险行业专家指出,“对于新保险公司应该采用怎样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生存和发展,仍较为盲目。”据分析,目前一些社会资金投资保险业,目的不是要为社会提供长期保障,而是希望获得更多低成本的资金,用于发展自身的投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