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内地客户已成为香港保险业不可或缺的业务来源之一。但从去年底开始,由于受多方条件约束,香港保险业便进入了一个非常态淡季,内地客户大幅减少。对内地客户而言,续保成了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
存在多重优势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险统计数据(四季度和全年数据暂未公布),内地居民在前三季度赴港投保热情高涨,三季度向内地居民所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88亿港元,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新造保单保费收入1326亿港元。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489亿港元,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1323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37%,而2015年底,这一比例仅为24%。
据业内人士介绍,相对于内地保险,香港保险具备如下优势:参保范围广泛,香港人寿险最大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保费便宜,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通常是内地保单的60%-70%;收益较高,香港的保险公司,比如安邦、保诚等都是面向全球进行投资,投资领域广、获利渠道多。目前,香港保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可以达到5%以上。而中国保监会对内地保险业定价利率做了限制后,基本都在3.5%左右。另外,香港保险以美元和港币计价,这是区别于内地保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强烈的资产避险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愿意购买香港保险的人士,更多的是看中其收益较高的特点。有深圳市民告诉记者,他购买了一份每年存10万元港币,共存5年的香港保险,5年到期后保险公司承诺给予5万元港币分红,若是存续期达到十年,他能拿到50万元港币,加上本金则一共能拿到100万元港币。上述优势使得近年来内地居民纷纷南下购买香港保险,带动香港保险业升温。每到周末,香港保险公司门口都会被内地人挤爆,还有保险公司已经完全不接受未经预约的客户投保,需要提前7天至10天预约。
续保成首要难题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上述火爆现象出现降温。去年10月,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强调境内银联卡在境外刷卡买保险必须合规使用,其主要内容为: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目前,该《指引》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香港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内地银联卡的情况。
而在2016年12月31日,外汇管理局也加强了对个人购汇的管制。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改进个人购汇信息申报,加强对购汇意图的真实性审查。个人去银行换汇时,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要填写预计用汇时间和详细的购汇用途。而在用途中特别注明,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
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这意味着,香港地区寿险和
分红险将不能通过正常换汇手段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