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一直在发挥着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这在保险业并非新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这表明保险业发展快,保险资金投资期限长、资金规模大等属性对实体经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既印证了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同时,也交给了保险业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服务实体经济是保险本能
保险本身就是要依附于实体经济,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保险。
许多人对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都存在这样的误区,即保险公司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就是把钱直接或间接投向实体经济。
但事实并非如此。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太平洋保险董事长高国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保险从本义来讲有三个功能,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这三个功能从它的定义来讲,本身就是要依附于实体经济,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或者说从某方面来讲,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保险。”
比如,从经济补偿这个功能来看,“当实体经济遇到天灾人祸,遇到一些不确定的、管理不到的风险,保险公司进行经济补偿,这就为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高国富认为,这也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财险业提供保险保障1282.88万亿元,同比增长36.22%;支付赔款5042.33亿元,同比增长13.35%。其中,农业保险累计为2.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16万亿元,向4575.51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348.02亿元;责任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18.2万亿元;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8.91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金额315.90亿元。在遭遇风险之时,这些保障都将转化为真金白银,支持他们快速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