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全面排查投资型财险 停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非寿险领域的“万能险”,具有投资理财和保险保障双重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交付的投资金分为保费和储金,并将储金用于资金运作的家庭财产保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产品。
具体来看,平安财险推出的平安君享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1至3年期)等产品,获得保监会批复的销售规模最大可达到360亿元;众安在线试点经营的四款投资型产品,总计规模不得超过120亿元,且仅限于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华泰财险获批的投资型产品总计规模不得超过300亿元;人保财险获批的储金型家庭综合保险A款、B款、C款、D款产品总体规模销售不得超过100亿元。
而毕马威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投资部分存量规模超过3000亿元,市场集中度很高,绝大部分份额由安邦财险和天安财险两家公司占据。
那么,问题来了,深圳保监局为什么要全面排查和防范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相关风险?
“其实,非寿险投资型保险的风险比寿险投资型保险的风险更大。”一家大型财产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期限非常短,往往是1年期产品。对于个别公司而言,预定收益型产品的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如果出现大规模退保,或者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如上一批产品到期需要支付,而资产流动性不佳或者出现违约,新产品销售又跟不上的情况),或者公司声誉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为此,今年1月中旬,保监会对部分开展非寿险投资型业务的机构一对一下发通知,要求其暂停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试点。事实上,从2016年1月之后,监管就未对此前在售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进行过续卖的复批。目前,多家拥有此类业务试点资格的机构已经停售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深圳保险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机构之间的竞争激烈。投资型产品与一般财产险相比,肯定更有竞争力。监管部门肯定是注意到其中的风险,才会进行全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