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最受市场欢迎的保险产品类型,分红险在广东保险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7成,不少销售人员往往主打保本抗通胀和高收益的概念,牢牢抓住了不少市民的投资心理。
不过面对分红险的热销,消费者也要保持冷静。本报此前报道了分红险产品收益表述的一些误区,对于保险销售人员在宣传产品时的各种术语市民也要多留个心眼,避免掉入"陷阱"。
作为一种具备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类型,分红险在销售时经常被拿来与银行存款做比较,而产品内在风险被人为掩盖。
事实上,不少保险销售人员在推荐分红险时往往会避开其保险特质,而是用储蓄型产品的概念来代替。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市民不要被销售人员的术语误导。
不一定能跑赢通胀
面对强烈的通胀压力,“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共识,分红险“保底收益+分红”的产品结构被作为抵御通胀的有效工具而广为宣传。
实际上,并非所有分红险产品都能实现抵御通胀。据了解,目前分红险保单的预定利率在1.5%-2.5%,最终能否真正跑赢CPI还要看各家公司的实际分红率。
有信息显示,去年保险公司分红险的年度收益率在3%到5%之间,但各家公司的差异较大。据记者了解,部分主推分红险的大型寿险公司,除了常规的年度分红外,还进行了特殊分红,分红险的综合收益率较高。而一些投资收益一般的小型寿险公司去年的分红率仅有千分之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