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到银行存钱,如果有人问你存多久,之后又建议你做成理财,可要小心了——你可能一不小心就“存单变成了保单”。
近期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了很多投诉热线,十有八九都是反映“存款变保单”现象。记者深入采访得知,保险公司驻点银行的业务员最常说的是——“1年后就能随时支取”、“2年后就能随时支取”、“3年后就能随时支取”。这让市民误以为业务员说的理财产品,与银行定期存款是一样的。实际上,如果真如业务员所说的1年后能随时支取,极有可能本金也拿不回来,更别说是像定期存款那样的利息。就是这种混淆概念,让很多市民中了招。
22万元想存银行被忽悠买10年期保险
福州的老郑前几天到银行取钱才发现,两年前的22万元拆迁补偿款办的是一份10年期保险,保险需2020年才能到期。
老郑说,他和姐姐两年前到仓山区洋洽一家银行存钱,银行储蓄所主任说直接存钱还不如买一份保险,中间不仅享受银行的存款利息,还可以享受分红收益,比单纯的银行存款收益高多了。由于老郑打算两年后使用这笔钱,储蓄所主任还说两年后就能拿到本金和利息,收益比存款高。
如今两年过去了,老郑到银行看看自己究竟赚了多少钱,谁想最后到手的余款只有216000多元,连本金都没保住。老郑顿时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对此老郑无法接受,当时储蓄所主任明明说两年之后就能拿到本金和利息,如今不仅没有利息,还要被扣除3000多元手续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