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购买保险须谨慎,勿轻信“忽悠”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每年“3·15”都是消费者“诉苦水”的时候,而保险的误导销售更是多年来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昨日,广州越秀区的李小姐向记者投诉称,保险推销人员利用自己对银行的信任,以高收益为诱饵,忽悠其老公购买5年缴费的“新华人寿红双喜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但却未告知,这份保险5年后支取算是提前退保,实现预期收益必须要等到10年后。而5年后退保,不仅没赚到钱,净值居然还亏近1600元。

  记者拿到的这份保单出具的保险利益较低回报演示表显示,如果缴满5年后,基本保额对应的现金价值为47320元,累计红利保额的现金价值为804.92元,终了红利为289.37元,三者相加48414.29,比5年期缴费的5万元还要亏1585元。而到了第10年,三者相加则有55628元。换句话说,只要陈先生持有保单10年,陈先生可以有5628元的收益。而第5年支取则是亏损的,与业务员承诺的相去甚远。

  银保销售误导难取证

  事实上,陈中的遭遇并非个案。搜狐2011年“保险投诉绿色通道”统计显示,新华保险位居寿险投诉量首位,尤其是银保销售误导占比超过75%。据媒体报道,“新华保险红双喜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屡遭投诉。  
    
     某保险资深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业务员在销售过程片面夸大产品的收益率,并承诺保证本金的方式骗取保费,却未提示风险,特别是退保风险。甚至在投保人屡次提出5年后是否能拿回本金时,仍继续欺骗。这反映出保险业务员急功近利的心态,“骗了就走”的行为在保险业务员中普遍存在。因此,保险公司在管理、产品培训和销售过程都存在明显的漏洞。

  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黄伟也指出,在诸多销售误导行为中,银行也有责任。一些银行为拉存款,并赚取中间业务手续费,拼命向储户推荐预期收益高的产品,其中就包括分红险,一些储户出于对银行的信任甚至以为自己购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几年过后发现自己上当,因此产生纠纷。

  广东保监局人士表示,对于消费者的销售误导投诉,保监局会第一时间派人向双方取证。但取证过程比较困难,在没有书面证据和录音情况下,销售人员通常不承认存在误导行为。因此,保监局提醒消费者,购买保险时应多个心眼,在对条款理解不清时可要求销售人员对收益、领取方式做个书面说明。(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