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界资深人士认为,我国主推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一方面使得国家承担的财政压力过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挤占了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空间,造成三个支柱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要大力发展养老金,首先要优化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平衡养老金制度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建立多元化的“合格养老体系”,使得企业和老百姓承担起更多的养老责任,减轻未来社会保障所要承担的重负;同时还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获得金融发展的收益。
友邦保险中国区CEO蔡强表示,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个人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养老金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理论与国际经验表明,养老金发展中税收优惠是第一推动力。”
以日本为例,自1970年税改后的20年内年金保费收入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年金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比重由1970年的7%大幅攀升至1990年的33%,年金产品提升寿险总保费20年复合增长率2个百分点。
观察
商业保险能够养老吗?
中信建投证券保险行业研究员魏涛认为,短期看养老保险递延税收优惠试点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还仅仅停留在预期层面,真正对行业基本面产生变化至少要在2年之后。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如果养老保险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甚至跑不赢通胀水平,那么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事实上,收益率过低已经严重阻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成为扩大寿险渗透率的“拦路虎”。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年化收益率为3.6%,不敌当年CPI上涨5.4%的水平,更远低于2001年至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8.41%。
具体产品类型而言,据《金融时报》报道,2011年分红险收益率在3.5%-4%之间,万能险保单收益率约4%,都低于当年通胀水平。而据华宝证券统计,受股市低迷影响,2011年投连险账户整体平均收益率更低至负的11.37%!
尽管保险产品的属性不同于普通的证券、银行理财产品,如提供保障功能,但收益率不提高,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势必受限。近年来,我国寿险业分红险“一险独大”,但收益率平淡,甚至不及同期银行定存和低风险理财产品,令分红险吸引力大幅下降,直接导致2011年我国人身险原保费同比萎缩了8.57%。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发展,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水平已经迫在眉睫。今年4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温州调研时即指出,要放松管制,拓宽险企投资范围。
值得期待的是,本月,保监会接连推出了《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通知》和《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的品种、范围和比例的限制,并允许保险公司委托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险资运用新政有望提高险资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并带动养老保险等具体产品的回报率水涨船高,从而根本上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吸引力,使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来源:京报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