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品种分为传统型和新型投资型两种。传统型养老险的产品利率一般固定在2%-2.4%,对于保险金的领取时间、领取金额均可事先商定;中国人寿(17.30,0.53,3.16%)的“国寿养老年金保险”、太平洋人寿的“长寿年年年金保险”均属此类型。新兴投资险包括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和分红寿险,如泰康人寿的“泰康永福人生年金保险”、“中国人寿的“国寿稳健一生团体年金保险”等。从市场份额看,新型保险占比高达90%,传统保障型寿险仅占10%。而在新型养老保险中,既有1.5%-2%的保底利率,又有不确定分红收益的分红险是大热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分红险在寿险销售份额中占比57.06%,其次是万能险的21.79%。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由于对未来经济走向、物价等一系列因素的不确定,大多数投保人对于买入的养老保险的收益状况比较模糊。
车阿姨和严宏,分别于上世纪90年代购买了年金类商业养老保险,即将开始受益。按照现在的生活成本来看,这两份保险提供的保障是高还是低?
陈海峰介绍,严宏购买的这款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国内精算体系尚不成熟,许多保险公司在计算产品费率时使用的预订利率往往和当时的银行储蓄利率直接挂钩。
根据陈海峰的测算,严宏这款产品,投资回报率可达7%,而在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市场上,年金类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不会高于2.5%的水平。当时的产品定价,给后来保险公司的运作带来了严重的利差损。
精算师陈海峰说,事实上在90年代末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比较严重的一个利差损的一个问题。这个7%是长期锁定的一个投资回报率,也就是说严先生30岁投保的话,到75岁满期或者80岁满期,这50年里面他是锁定的7%的投资回报率,长期锁定的投资回报率,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找到一个在相同时期内更高回报率的投资产品以达到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虽然严宏认为这份保险确实给未来养老增加了一份保障,但是,1999年,这份运营成本偏高的产品被保险公司叫停,退出了市场。
那么对于车阿姨认为买亏了的这份保险,收益情况到底怎么计算呢?记者也请陈海峰计算了车阿姨的回报率。而根据精算师的测算,和目前投资市场一般收益水平相比,车阿姨的这份保险买得不亏。
陈海峰说,这个保险产品每个月给付这个生存金,那么它是没有期限的,只要被保险人活着,它就一直可以拿。它活得时间越长,这个收益率就会越高,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这个假设是车阿姨可以活到90岁以上。
陈海峰介绍说,被保险人觉得每个月600元的收益偏低,但是针对纯年金这样的一类产品,保险公司其实承担了一个长寿的风险。资料显示,1996年的银行储蓄率在7-10%之间浮动,保险产品10%的收益似乎并不高,但如果保险公司按照当时的银行储蓄利率作为预定利率,它就相当于又在利率上冒了一个大风险。
四、明确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养老保险全面发展
在保障功能弱、投资功能强的保险市场中,养老产品名目众多、种类繁杂。同时,保险的销售渠道来看,代理人制度、保险经纪公司、银邮产品的诸多渠道,也让市场形成了百家逐利的格局。商业养老保险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一边是投保人喊亏,一边是保险公司高喊利损差。这对矛盾限制了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43岁的付立芳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个体户。去年,她的丈夫在公共汽车上摔了一跤,回家后心脏感觉不适,来不及抢救就过世了。剩下她一个人带着儿子在这小房子里住。
付立芳说,这些瓶子都是儿子走路的时候捡回来的,儿子知道这能卖钱。
丈夫生前曾给13岁的儿子买了一份年金类保险,每年一共缴费12000元钱,保险单上的缴费年限是终身,受益期限需要另行约定,可是付立芳的丈夫去世之前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约定。
付立芳说,这是他同学推荐让他入的。丈夫当时回来还可高兴了。说这回合适了,儿子不用管了,上大学能有钱,就业还能有钱,结婚还有钱,以后就不用规咱管了,孩子就有钱了。
可是,丈夫死后,这份终身年金类养老保险非但没给这个家庭带来保障,反而给付立芳带来新的负担。
儿子的这份保险,从2008年起,已经缴纳了4年。而对于现在这个家,一年12000元的保费,负担又过于沉重。她找到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想退保。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