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但同时也给保险营销带来了“卖点”。
实际上,今年年初开始,很多保险公司在做“开门红”时,就已经强调分红险的“抗通胀”功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卖点”果然犀利,分红险的销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比也越来越高。据新华人寿的统计,该公司分红险的保费占据全部保费的85%以上。另外,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分红险保费占比超过75%。
不过,对于营销员过于强调的投资功能,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保险专家赵建平建议理性对待:“与其他投资型保险相比,分红型保险最主要的特点依然是保障,不能完全作为理财产品进行投资。”
他认为,有两类家庭应慎购分红险:一是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家庭,因为分红险变现能力较差。二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
此外,赵建平还提醒市民,购买分红险的资金,不应高于家庭可支配资产的20%到30%,“因此侧重保障需求的家庭可选择一些保险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保障型分红险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在加息后分红险备受关注的同时,投资者还需谨慎对待。”
○遭遇加息收益还将持续走高
保险产品的最大竞争对手应该是“银行利息”,不少投保人买保险时,喜欢拿保险产品的收益率跟银行的存款利息做比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寿险2.5%的预定利率,在银行利息为2.25%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银行加息到3%时,传统寿险的销售开始变得艰难,尽管预定利率不等同于最终收益,尽管在收益之外,这些险种还有着强大的保障功能。
“预期加息”同样给买分红险的投保人带来顾虑:现在分红险的收益看起来比银行利息要高,但如果CPI继续走高,银行就可能会加息,那么,分红险的收益还能继续抗通胀,继续跑赢银行利息吗?
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寿险办公室主任陈峰说,投保人的这种担忧,是没弄清楚分红险的收益来源。实际上,分红险之所以能“抗通胀”,是源于它与加息之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加息意味着保险公司可用于分红的收益也会增加,会使投保人的收益相应提高,所以,加息对分红保险产品市场是个利好。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CPI还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分红险的好日子也将继续延续下去。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