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分红险 > 正文
分红险使用不当会“有毒”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国寿北分的销售误导保单已超七成,在其他地区,尤其是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三四线城市,销售误导保单又将达到多少?简直让人不敢想。这些公开的监管数据足以说明,为了追求保费规模,保险公司故意销售毒保险的现象并非少数,你觉得呢?
  分红险不适合国内主要消费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城镇居民纯收入为23979元,远低于适合购买分红险所需4万元左右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讲,分红险仅仅符合较高收入阶层的保险需求,并不适合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是一个小众保险。但令人担忧的是,有多少比例的分红险客户是高收入阶层?

  Sigma数据显示,过去我国保险深度的提高主要是由分红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的增长所带来的,保障型产品的保险深度不增反减。我国保险深度从2001年的1.31%提升至2010年的2.66%,主要是理财产品型产品的深度从0.38%上升至2010年的2.23%,保障型产品的保险深度反而是从0.92%下降至0.43%。

  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要求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型保险,做为一种制度设计,为社会提供保障安排是中国保险公司的社会使命,甚至是政治责任。个别保险公司在享受了制度带来的保险经营权益时,却放弃了这种使命和责任,在保监会再三强调保险的本质是保障时,片面追求保费规模,片面推广分红保险,尤其是保障程度极低的两全分红险,是对社会缺乏责任,对广大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亟待保护

  分红险(两全分红险等)本身是没“毒”的,但买给不合适的人就成了“毒”保险。如果说个别消费者“中毒”影响了个人的资金安全,那么大规模的消费者“中毒”,就有可能导致消费者集体退保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不仅违背了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更是背道而驰。如果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保费规模,不对分红险客户收入和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那么热销的分红险,不但有可能成为中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地雷,更有可能成为中国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定时炸弹。

  今年1月,北京保监局公布了对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北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销售行为的专项检查结果,让人吃惊的是,抽检的30件保单销售过程的电话录音中,居然有22件保单销售过程存在欺骗投保人和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重要情况的问题,占抽听保单总数的73.3%。

  在北京,这个处于各监管部门总部“眼皮”底下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人寿总部的所在地,国寿北分的销售误导保单已超七成,在其他地区,尤其是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三四线城市,销售误导保单又将达到多少?简直让人不敢想。这些公开的监管数据足以说明,为了追求保费规模,保险公司故意销售毒保险的现象并非少数。

  分红险的野蛮生长令人担忧,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分红险野蛮生长所带来的日渐高涨地退保规模。2011年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分红险客户退保的规模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更让人吃惊的是,据扬子晚报2012年4月23日报道,有6成分红险客户想退保。对分红险一往情深的保险公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