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银行卖保险的时候,业务员含糊其辞,故意把保险说成储蓄、理财产品或是“有保险功能的理财产品”,夸大收益,忽悠客户购买。而这群受骗的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多年后,想把这笔钱连本带利地取回来,那就不这么简单了。
“理财保险”收益高
取时利息却变少
2008年12月25日,孙女士在交通银行百花支行存钱,一名穿着制服的自称姓刘的女性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不急于用钱,可以把存款按照保险的形式存入银行,而且利率高于银行同期水平,到期在银行支取。在该名“业务员”的大力劝说和鼓动下,孙女士被她口中高额的收益和回报率所吸引,便投保了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红双喜新C”两全保险,并按照每年存入1万元,连续存满5年,投保期限10年。“因为当时在保单中约定了,也写上了,6年到10年间可以任意支取,那名业务员也说利率不受影响,我才觉得挺合适,寻思就当存了个6年死期存款,况且收益比银行高,挺好。”孙女士万万没想到,这就是被误导忽悠的开始。
2013年12月25日,存款日期即将到了,终于能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拿出来使用了,孙女士高兴极了,寻思着自己也算赚了一笔了,但她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得去保险公司支取。而后,她又来到新华保险公司,到窗口支取时,电脑显示现金仅为50583.73元(利息583.73元),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孙女士因为是提前支取,只能得到这些利息。孙女士又去银行按照银行的利率计算利息:每年存入1万元,连续存满5年后,所得利息应为6000余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