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中小险企迎来转型窗口期之时,大型险企的竞争力渐有回暖之势。从最新掌握的行业内部数据来看,上市保险公司2017年首周业务“含金量”凸显——核心指标“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在保持一定正增长的同时,产品定价利率有明显下浮,这意味着负债成本将相应降低,投资压力也有望减轻。
一般而言,市场对于年初保费增速的“开门红”早有预期。但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近段时间以来,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产品(主要为
万能险)的监管一直在升级加码,这令今年能否“开门红”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上市险企今年首周的数据来看,中短存续期产品新规已开始显威。梳理发现,相较于去年“开门红”时主推的“
年金保险+万能账户”产品,今年“开门红”主要以分红型年金保险为主,属于长期储蓄型险种。
不仅如此,缴费期限也有所拉长,如上市保险公司“开门红”主打产品的缴费期限都包含了10年期。更关键的是,“开门红”产品的预定利率也有明显下降,对比发现,去年上市保险公司“开门红”主打产品的预定利率是3.5%和4.025%两档,但今年的预定利率已降为2.5%和3.5%两档。
在业内人士看来,产品定价利率的明显下浮,意味着上市保险公司的产品成本有所降低,相应的投资压力也会减轻,这说明业务价值在提升。“尤其是在低利率、资产荒的大背景下,意义更加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业务结构与定价成本在改善的同时,上市保险公司的核心保费指标增速虽较去年“开门红”时有所放缓,但仍然实现了好于预期的成绩。
数据显示,在衡量寿险内含价值及利润率的重要指标“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上,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
太保今年首周的规模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约6%、65%和40%,
新华保险由于主动转型而拖累了规模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