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证指数终于击破被视为绝对底部的2307点,最低下探到2302点,距2300咫尺之遥。
这种市道,对于仰赖投连险为生的瑞泰人寿而言,则是一个双重的冬季:一方面,股指的下挫导致持有人的投连险账户净值大幅缩水;另一方面,投连险新单的销售更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瑞泰人寿保费收入仅3248万余元,位列25家外资(合资)寿险公司之倒数第一。
而在此前两年的同期,瑞泰人寿保费收入还分别有8亿多和5亿多,虽然只是外资公司中的二、三流水平,但远远不至于垫底。
命系A股
将瑞泰人寿推向“末路”的元凶,是其在业内最为特立独行的险种结构。
更早两三年时,瑞泰人寿曾是一间专一销售投连险的寿险公司:完全没有分红险或万能险产品,在2006年以前的熊市里,这家刚刚成立不久的寿险公司单靠投连险惨淡度日,2005年全年保费收入仅6800万余元,这也令其经营路线亦因此饱受诟病。
但之后的两年牛市,瑞泰人寿旗下账户收获了丰硕的业绩果实,其保费收入更呈陡峭的直线般飙升:2006年全年瑞泰人寿保费收入暴涨至5.3亿余元,是前一年的8倍多,2006年更在此基础上骤增近3倍至18亿余元,较之两年前暴增20余倍。
同一时期,瑞泰人寿旗下投连账户更如盛夏的花儿般灿烂绽放:2007年10月16日,初始净值为15的成长型账户飙升到59.53元,相比2004年2月25日账户成立时足足翻了近3倍!
然而,就在选择专一销售投连险经营路线的那一刻,瑞泰人寿就已经将其命运系于A股无法参透的起伏之上。
牛市潮退之后,瑞泰人寿保费收入旋即从高峰滑落:2008年全年保费收入急剧萎缩到3.6亿元,仅为前一年的两成。
而同期,即使是其他较为依赖投连险的寿险公司都没有如此剧烈的巅峰与谷底的极速体验:2007年方才涉足投连险的联泰大都会(目前已经与中美大都会合并成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保险有限公司),较之深耕投连险多年的瑞泰人寿而言,却收获了20亿元的保费收入,其中投连险贡献占比颇巨;而在2008年的最低潮时,联泰大都会保费收入虽亦几乎腰斩,但其程度远不及瑞泰人寿般惨烈。
不无类似的是,第一代的外资投连险元老金盛人寿,2007年全部保费收入甚至不及瑞泰人寿之一半,但在2008年时仍然保得近6亿元的规模。
就在2008年下行过山车通道中,瑞泰人寿自己也开始悄然转型:当年年中时分,瑞泰人寿开始推出稳赢之选和瑞赢之选两款五年期万能险产品,从此打破依赖投连险独木支撑的险种结构。
事实上,这两款产品仍然有着通向投连账户的暗道:在保单满一年后,客户即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将万能账户的部分支取、退保金额或满期金转入所对应的赢盛之选或赢丰之选投连险产品,免初始费用,同时更将获得1%的特别转换奖励。
尽管如此,瑞泰人寿的万能险之路已然完全打通。
2009年,伴随A股的复苏,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回升到7亿元,2010年更劲升到13.5亿元,成为历史上仅次于2007年时的高峰。但在同期,瑞泰人寿在投连险阵地已明显处于守势。
2009年,瑞泰招牌投连账户成长型账户涨幅超过65%,跻身同期投连账户前十,但终究只相当于当年业绩冠军泰康进取型账户的不到一半而已;2010年,成长型账户录得3.65%的区间回报,已经泯然众人矣。
本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1日,瑞泰成长型账户净值下跌14.57%,在全部51只各类进取型投资账户中位列第28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