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状况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至少与券商和基金的同类产品相比,银行固定收益产品更有吸引力。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运作并不是市场化的,很多银行理财账户和自营账户的资产可以来回倒,也就是说当理财账户的资产收益不好时,可以把自营账户上的一些收益好的资产倒过来,而且银行还可以把理财资金买信贷资产或信托贷款,券商和基金就不可能这么做。”前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不过,他也坦承这种运作模式不可持续,“一方面做银行理财的这些人并不是在做资产管理,更多时候是在做信托的过户、登记和结算等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资产管理能力没提高;另一方面如果真实现利率市场化,这套做法就行不通了,其在固定收益产品上的竞争优势会完全丧失。”
理财资金入市大势
尽管固定收益类产品将在高端客户的资产配置中占据相当比例,但监管政策趋紧及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不管是货币和债券市场类,还是组合投资类都不可能再现前两年的超高收益,这从今年以来发行的该类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5%亦可体现出来。
“如果说固定收益类产品是标配,那么真正体现各家银行差异,也是真正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一定是权益类产品。允许理财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是大势所趋,要靠证监会和银监会共同推动。”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表示,要加强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投资组合中增加相对安全、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但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投资,前提应当是给予银行理财部门独立的法人资格,也就是和券商、基金、信托等机构有平等的地位,能够独立地在二级市场投资,这才能真正发挥私人银行为高净值客户主动配置资产的作用。
由于商业银行2007年后频频发售的涉股类理财产品在股市牛转熊时严重亏损,引发纠纷,银监会于2009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便发出“禁令”,规定除私人银行外,各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资金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