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险公司理财产品供给存在误区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保险一直作为财政的附庸而存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界限长期处于模糊状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形成,保险业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得到承认,企业与民众通过购买保险将未来不确定的意外和偶然性财务风险固定化的方式,建立一种预防性的投资计划。正是由于保险属于转移和分散不确定风险的理财行为,在我国企业和民众保险意识相对薄弱的环境下,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将保险投资产品作为拓展市场和吸引客户的法宝,而忽视了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出现夸大保险投资收益的误导行为;从而产生了影响和制约我国保险市场健康成长的理论障碍和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从投资理财类产品本身而言,它的设计并没有凸显出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的优势,同时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客户理财制度,缺乏真正的为客户个人理财的先进理念,产品缺乏与客户的及时沟通与互动,以至于资本市场大盘受挫无力兑现承诺的高效收益时引来退保狂潮,使保险公司形象受挫,致使理财客户的收益严重受损。
三、对策建议
(一)对行业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险意识
一是宏观宣传,不仅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保险监管机关也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各种方式加强保险基本知识以及保险政策法规的宣传,如制作保险专题片、大型保险宣传活动,实行充分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了解保险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特点等;二是中观宣传,保险公司要建立专业化的保险宣传队伍,利用其承保、理赔、保险规划等各个业务环节以及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方式加强保险知识和自身形象的宣传;三是微观宣传,要结合保险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需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对具体保险险种及其保障功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详尽介绍和宣传,使人们意识到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破除只用传统方式承担风险的方式,将保险作为其理财规划规避风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扩大广大居民的保险理财需求。
(二)对个人或家庭:明确保险功能,合理利用保险理财规避风险
对居民家庭或个人而言,应走出保险理财几大误区,合理利用保险进行理财安排。在明确个人或家庭面临风险后,投保人应根据需求及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保险支出规划。要注意以下关键的几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