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性的是客户。他们为什么要买最终收益率差的产品呢?因为,他们喜欢买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或者是看到了“赚钱效应”的产品,问题是这样的产品常常是最终收益率低的产品。打个比方,假设黄金在过去一年都气势如虹,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于是,某银行就推出一款和黄金挂钩的产品,按照过往数据的分析(注意这是有高深的数学模型加上真实的市场数据作支撑的)该产品的预期收益达到百分之多少多少,而老百姓也的确看到了黄金市场的赚钱效应,于是大家纷纷购买该产品,这款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卖的产品,但最终的收益会如何呢?统计来看,最终成为亏损的产品概率很高。因为,市场已经到了高点。
我有一朋友做阳光私募。他的投资理念和人品我非常认同,但他做得非常痛苦。因为当他看到市场变得很便宜,是好的投资时机的时候,常常融不到资金。而很容易融到资的时候,拿到钱却不敢投了,因为市场已经太贵。
我在给银行的客户经理讲课的时候,教过他们一种简单的投资方法。客户经理的工作就是卖各种投资理财产品,而且有指标,这些产品有时候好卖,有时候不好卖。我教他们的方法是如果一个产品很好卖就都卖出去,甚至如果你自己也有该类产品的话,也把它卖掉。如果碰到产品卖不出去的情况,那么,就自己掏钱来买。一来可以完成指标,二来,这些卖不出去的产品常常会赚大钱。有人照此实践,效果甚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