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机构理财产品大面积亏损,股市缺乏赚钱效应,各路机构使出浑身解数欲摆脱困境。但在系统性风险之下,一切努力都显得无力。三大理财机构产品规模不增反降,新产品难发,部分产品被迫清盘。
数量增加规模停滞
今年的理财市场,让三大主流理财机构不得不玩起了“拆东墙补西墙”的零和游戏。
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公募基金总份额为2.42万亿份,资产净值共计2.5万亿元;今年11月,总份额略增加至2.47万亿份,而资产净值却大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资产净值缩水3700万元,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产品却达182只。
券商理财产品的境况同样堪忧。一年劳碌后,截至周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新增加近百只,由年初的164只增加为260只。今年年初,资产净值约为1200亿元,而截至目前,该数字却仅接近1240亿元。某上市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表示,产品数量增加而净值未增加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下跌影响,令资产净值缩水;二是存续产品出现赎回,造成单只产品份额下降。
发新“难”清盘“易”
“目前投资者只要听说是股票型的理财产品,根本就没兴趣参与。”某券商资管投资经理无奈地表示。在此前提下,公募、券商资管等在发新产品时,常为促使产品成立而想尽手段。
按监管要求,券商集合理财规模要达到1亿元方可成立,为了达到最低要求,券商常需要资金帮助,今年新成立的袖珍资管产品亦不在少数。截至12月5日,今年成立的96只集合理财产品中,23只产品的成立规模在2亿份额以下,占比达到近24%,而去年成立的92只产品中,成立规模在2亿份额以下的产品为11只。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