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视《每日质量报告》曝光了新华保险公司的某款理财保险产品,称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隐瞒收益率等关键信息。节目中提到的消费者肖先生,在银行购买了一款理财保险产品,原以为可以换来比存款更高的收益,结果连本金都没全部要回来。
节目播出后,有些曾在银行购买过这类保险的金华市民,也开始重新评估当初买的产品,家住江南的陶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般不建议消费者购买这类分红型的理财保险产品,除非家中特别“有闲钱”且被保险人“够长命”。
案例:8万元买了5年期保险,期满后收益不如存银行
陶先生今年56岁。5年前,也就是2007年上半年,他带着5万元钱去市区某国有银行存钱。他在银行里碰到了一个兜售保险的人,穿的制服和银行工作人员几乎是一样的。当时,他以为就是银行的人向他推销保险产品。
“那个人向我推荐了一款中国人寿的理财保险,说是没有利息税,收益比存银行要高,还说每年有分红。”听完这些好处后,陶先生没有细问,就签下了这份保险合同。事后没多久,他又追加了3万元在这个保险产品中。
也就是说,前前后后加起来,他一共投了8万元到这个分红型理财保险产品里。5年里,他并没有去领每年的分红,结果5年保险期满后,连本金、利息加累积的分红,总额才不足10万元。
“如果按照现在的利率算,我在银行存个8万的5年定期,也有9万9千元了,这个保险收益哪里高了?”陶先生虽然没什么损失,但还是觉得自己被“坑”了。
现状:业务不佳,不少银行已经不代售保险产品
市区几家国有银行的多数工作人员一听到要买保险,都建议直接找保险公司购买。
某银行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以前保险公司都会有人到银行来蹲点,向客户推销银保产品。“不过,今年开始就都不来了,我们对这些产品也不太懂,卖不来。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保险公司主动推荐,客户没有人会主动提出买保险的。所以今年我们银行好像一份保险产品都没有卖出去。”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