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植入,二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远来看,后者更适合中国企业,因为这种投资方式更利于风险管理。”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发展司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表示。美国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国际冲突与合作项目主任李泉则认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主动规避“政治风险”,尤其要事先做好调研工作,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共享世界发展成果
“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是投资欧洲的良好机遇,因为成本低了,而且欧洲期待海外投资的欲望也更强烈。”渣打银行瑞士总裁杰瑞米·帕里奇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他指出,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欧洲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软肋”。2010年,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达68亿美元,但只占中国全年海外投资总额的10%。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槛较高,这是造成中国企业在欧投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梅林德告诉本报记者,在欧洲投资成本较高,因为欧洲法律完善,在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严格。许多中资企业进入欧洲初期会“水土不服”。中国企业要有“韧性”,可借助当地专业机构,寻求法律法规方面的帮助。
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全球事务联合主席布莱克对记者说,西方对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速还不适应,这给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造成一定障碍。梅林德也提醒说,目前欧洲有一些“杂音”,一些政客出于“选票政治”需要而对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制造干扰。“这种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封闭的经济体都难以得到发展,必须学会共享世界发展的成果。”
就此,陈健表示,中国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关注,世界也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发展,避免因为认识上的差异,阻碍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步伐。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公室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大使何亚非表示:“中国企业到欧洲,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更多的是对欧洲经济和一体化的信心与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