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
投资哪只基金客户可以自己选
在传统保险市场的发展上,人们喜欢拿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作为中国大陆保险市场发展的借鉴,但投连险这一创新产品,几乎同时进入两个地区,但由于原本保险市场的基础不同,二者的发展也有很大异同。
投连险大约在2002年前后引入台湾,目前市场份额已经占到50%以上,而且呈现继续上升的态势。
主持人:台湾地区的投连险在规定上和大陆主要有哪些不同?
许棹廷:台湾地区投连险与大陆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基金选择上。台湾投连险也是主要投资于基金,但是具体选择哪只基金以及持有比例,都是由客户自己决定,这也是国际上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保险公司认为既然投资风险由客户自担,那么投资选择权也应该交给客户,它们只要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即可。
客户面前通常有多只基金可供选择,这主要取决于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基金公司的多寡。一个投连险少则联接二三十只基金,多则达上百只。
台湾地区也遇到过
重投资轻保障的问题
主持人:投连险引入台湾地区后,曾出现过哪些问题?
许棹廷:投连险在台湾地区有一段时间也走偏了。客户所缴保费大部分被转进投资账户,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购买风险保障。结果造成一些投连险保额只有区区10万块,账户现金价值却高达数百万。
这一局面还曾经引发了财政部门和金管部门的一场大辩论,主题是到底要不要对投连险征收遗产税。财政部门认为,投连险不过是披了一层保险的外衣,实质上属于投资,应该征收遗产税。金管部门则认为,投连险仍属于保险,不在征税范围之列。这场辩论虽然尚无定论,但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去年10月,金管部门专门下发规定,要求投连险保额必须是账户价值的13倍。也就是说,随着投资账户现金价值的增加,风险保额也必须相应提高,以免偏离保险的本质。
另外,投连险最初在台湾地区是不可以附加医疗险等附加险的,因为有关人士认为投连险的投资收益可以承担医疗费用。但后来有人提出,既然投资收益可以负担医疗费用,也就意味着医疗费用可以吃掉投资收益,那为何不可以通过附加保险来保住投资收益呢。这项限制后来就被取消了。
主持人:投连险在台湾地区有哪些创新呢?
许棹廷:台湾地区最大的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其在台湾保险业的地位相当于大陆的中国人寿,此前推出一款设有保底收益的投连险,在金管会审了两年最终获得通过。
不过这款投连险被加上两个限制性条款。一是引入生命周期基金的概念,就是客户不能再任意选择基金和比例,而是由保险公司来自动调整。按照规定,客户年轻时候股票型基金可占80%的比例,债券型基金占20%;中年的时候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各占一半,晚年的时候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分别占20%和80%。
其次是后端收费,时间越长收费越少。这样短期之内解约将被收取很高的费用,强迫客户建立长期持有的理念。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