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一份《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为险资进行股权投资注入了兴奋剂。
本报获悉,配套细则出来前,已经有多家险资企业专门成立了直投部门,专做股权投资。按照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金达到4.52万亿元的规模计算,大约有2260亿元的险资会涌入股权投资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行业最大的股权投资试水者,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路径值得试水初期的险资借鉴。
招兵买马
“我们正在招人,准备成立专做股权投资的部门”,太保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初期的战略主要是投资未上市的公司股权,尤其是中小板市场上,收益高风险也高,更需要专业人士来做这块。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则更快一步,早在《办法》出来之前,就组建了一个名为“直投”部门的团队,剑指股权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险资是公认仅次于养老基金最适合投资于股权投资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优质企业股权是险资的重要投资领域。此次保监会从政策层面正式认可险资进行股权投资可谓为险资的出路寻找到了合适的出口。
《办法》规定,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资金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4%,两项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按照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金达到4.52万亿元的规模来计算,这意味着将有约2260亿元的保险资金涌入股权投资市场。
同时对于投资的领域也做了细化,如保险资金只能投资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股权,或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不得投资设立或者参股投资机构,不能投资高污染、高耗能等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技术含量较低、现金回报较差的企业股权。同时规定,不能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长久以来,险资参与股权投资的特例只限于全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的股权投资也只限于与保险相关的金融行业,大大局限了投资渠道。
虽然在此次细则中没有再次申明,造就无数富翁神话的创业板仍旧是险资投资禁区。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创业板的平均发行股价和市盈率偏高,盘子又小,股价波动太大,对于保险资金来说,风险太大,因此一直不允许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