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答谢晚宴
春节之前,深圳上海宾馆二楼的宴会厅,湘妹子俞江面对四桌客户讲了几句话就泣不成声了——她是平安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福田支公司业务主任,这是一场由她自己筹办的客户感恩答谢晚宴,她感谢的是这些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有的甚至成为了她的至交好友。
俞江1996年就加入了平安人寿,40岁的她可以称得上寿险界的“元老”。在中国寿险业,有许许多多个像俞江一样的资深保险代理人,都会在每年的此时举办答谢晚宴,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客户一种感谢。
正是这些元老级的保险代理人逐渐将各种类别的寿险产品“卖给”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保险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是一部寿险产品发展史。
平安第一张寿险保单复印件来看,这是一份简单的人身保险,保费为1126元,保额仅达一万元,且保单只是一张纸。如今寿险的产品已发展成为包括传统个人寿险、投资型保险、少儿保险等多种多样品种,而保单成了一本厚厚的“合同”,一份保单所交保费数万至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已不算稀罕,保额数百万数千万也都不在话下。
据了解,城市里的一些富裕家庭有的拥有10多份保险。传统的个人寿险仅是基本的保障需求,而投资型保险则成为了他们的“偏好”。
三分保障七分投资
“金裕人生”是平安人寿现在卖得最火的一款产品,这款于去年12月底推出的分红险,年交保费5万多元。
正如分红险目前是寿险市场的“宠儿”,在寿险保费占比高达七成。“30%左右是保障型的,其他70%是分红险等投资型的。”对于自己销售的保单,俞江如此分类。
金萍是平安寿险上海代理人,怀有同样的感受,“目前对投资的看重还是要多于保障的功能,两者结合的产品更受欢迎。”不过,市场上也有少数人将分红险列入保障型产品,但更多的人认为分红险是一种投资理财型产品。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谨则认为,主要是中国投资渠道有限,“把钱存进银行负利率(相对于通胀来说),进入股市又不安全,进入楼市又没那么多钱(二套房贷首付六成等限制政策)。”
中国人或天生对投资型保险更为感兴趣,“当初只有10%是保障性的。”回忆起初入行的两年销售情况俞江说。而平安保险公司则在初入寿险时开发出国内第一款“投资分红”险,用平安当时的话来讲“销售量自然是好得出奇”。
但在欧美国家,寿险产品更多地偏向保障型,主要是提供风险保障与长期储蓄的功能,其次才是发展投资类的投险。我国更多人将寿险当作一种投资理财产品,希望能够保值增值。
不过,投资类的保险如投连险同样风险高,其收益往往与股市相连,当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负收益将引发退保潮,2001-2003年寿险业就发生过“投连险风波”,2008年金融危机股市应声而跌,随后投连险又出现规模性退保事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