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万能双节棍瑞泰保费暴跌9成之谜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投连、万能双节棍瑞泰保费暴跌9成之谜
而同期,即使是其他较为依赖投连险的寿险公司都没有如此剧烈的巅峰与谷底的极速体验:2007年方才涉足投连险的
联泰大都会(目前已经与
中美大都会合并成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保险有限公司),较之深耕投连险多年的瑞泰人寿而言,却收获了20亿元的保费收入,其中投连险贡献占比颇巨;而在2008年的最低潮时,联泰大都会保费收入虽亦几乎腰斩,但其程度远不及瑞泰人寿般惨烈。
不无类似的是,第一代的外资投连险元老
金盛人寿,2007年全部保费收入甚至不及瑞泰人寿之一半,但在2008年时仍然保得近6亿元的规模。
就在2008年下行过山车通道中,瑞泰人寿自己也开始悄然转型:当年年中时分,瑞泰人寿开始推出稳赢之选和瑞赢之选两款五年期万能险产品,从此打破依赖投连险独木支撑的险种结构。
事实上,这两款产品仍然有着通向投连账户的暗道:在保单满一年后,客户即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将万能账户的部分支取、退保金额或满期金转入所对应的赢盛之选或赢丰之选投连险产品,免初始费用,同时更将获得1%的特别转换奖励。
尽管如此,瑞泰人寿的万能险之路已然完全打通。2009年,伴随A股的复苏,瑞泰人寿保费收入回升到7亿元,2010年更劲升到13.5亿元,成为历史上仅次于2007年时的高峰。但在同期,瑞泰人寿在投连险阵地已明显处于守势。2009年,瑞泰招牌投连账户成长型账户涨幅超过65%,跻身同期投连账户前十,但终究只相当于当年业绩冠军泰康进取型账户的不到一半而已;2010年,成长型账户录得3.65%的区间回报,已经泯然众人矣。
披着保险外衣的基金公司?
然而,自2008年扬帆之后,瑞泰在万能险领域却步步逼人。
2008年7月,瑞泰稳赢/瑞赢万能险在产品发布之时结算利率即为5.40%,处在行业中上游水平,次月众多公司纷纷下调结算利率,上述两款万能险反而逆势上调0.05%至5.45%累计年化利率为5.33%,这与
中国人寿(瑞祥/瑞丰)累计年化利率相近。
之后3年余,央行存款利率几经起伏,曾经独领风骚的中国人寿亦因“体力不支”一度步步退守至4%的水平,但瑞泰万能险结算利率几乎一直保持业内前三的水平。
本刊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瑞泰稳赢/瑞鹰当月年化结算利率水平为4.9%,仅次于中融人寿和天安人寿,而今年以来,包括
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在内的大型寿险公司或纷纷调低结算利率、或在原有的低位上按兵不动,但瑞泰人寿却从年初的4.55%逐步提升至4.90%。
对此,一位投资界人士称,按照今年的股市和债市表现,机构投资者要想获得与瑞泰人寿相当的投资收益,其投资难度很高。
对于瑞泰人寿今年以来保费的“骤降”,曾有媒体报道称其同比97%,并把原因归结于银保新规的影响。
不过,真实的情况并非真的如此惨淡。
最近被披露的数据是,截至今年10月末,就在全行业增长逆境中,瑞泰人寿规模保费仍同比增长2%,而标准保费约1.89亿元,同比增长77.5%,若按业内惯例将此数据全部换算为趸缴保费口径则为18.9亿元。
对于这组数据与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一位精算人士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从今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下投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不再计入保费收入口径,“投连险和万能险保费收入本质上是公司对客户的负债,属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跟真正意义上的保费收入是完全两个概念。”他说,“在新的口径下,保费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越大,说明投连险和万能险业务占比越高。”
此前瑞泰人寿方面公开表示,目前该公司投连险占比已从2009年的95%降至51%,万能险、传统险及分红险等占比达到49%。
对此,该人士称,按照中国保监会和瑞泰人寿自身披露的两组数据测算,在瑞泰除投连险之外的49%的保费收入拼盘中,万能险的占比相当地大,“粗略估计,可能有超过90%那么多。”
该人士评价称,这样一间90%以上规模保费来自于不计入保费收入的投连险和万能险产品的寿险公司,“更像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