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寿险攻势猛烈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万能险保费收入前10位的寿险公司中,外资寿险公司占据7席,按照排名分别是:中德安联、友邦、海康、联泰大都会、国泰、太平洋安泰和广电日生,其中,有不少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的占比超过50%,最高的达85%以上。
如中德安联已经分别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首先在上海地区开展区域合作,将万能险进一步推向银行客户。同时,为加强银保产品相对于基金等其他储蓄替代型产品的竞争力,中德安联还着手开发第二代银保万能险产品,升级后的万能险产品,年保底收益率由2.5%调整为2.25%,将保费余额的2.5%作为持续交费奖金,同时加强产品的保障功能。
此外,广电日生推出的年保底收益率2.5%、初始管理费为零的银保万能险,将客户所交保费全额进入投资帐户进行运作,也使该公司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据了解,除友邦和太平洋安泰外,绝大部分的外资寿险公司采用“银保+万能”的销售模式,并获得不错的成效。通过银行销售的万能险产品,占万能险保费收入的比例能达到90%以上。
单一结构需要转变
“银保+万能”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部分外资寿险公司和一些新成立的寿险公司的主要模式,是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公司或是对本地的市场需求缺乏认知,或是对大公司阶段性经营策略的盲目跟风,如果不能摆脱对集中的渠道和业务的过于依赖,最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战略转型。同时某些寿险公司对万能险的过度发展,显然不是件好事情。
据悉,目前上海寿险市场已形成这样的一个分层:国寿、平安、太保等市场份额较大的公司,在业务结构、渠道建设等方面逐步实现多元化,以此来来提高经营效益;相对而言,第二梯队的寿险公司,如太平人寿、新华人寿、中德安联、广电日生等,业务结构和销售渠道比较单一。
某外资寿险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坦诚地表示,公司已经意识到:通过银保渠道获取的业务越多,受渠道的制约程度也就越大。不过,面对现状,不能草率处理,如果匆匆地盲目转变销售模式、开发特色险种,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公司有可能面临的经营压力可能会更大。
对此,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教授认为,以规模为中心的保险经营,必定会面临渠道、业务上的发展瓶颈,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该尽快完成向效益型保险企业的转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