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在2005年至2007年股市处于牛市期间,各家保险公司争相推出分红型产品。一些银保渠道的销售人员在推荐分红险时,多以储蓄功能的另类存款介绍给客户。销售人员将分红险说成本金有保障,存期短,到期可以拿到远高于定期存款的分红,预期收益率可以高达5%—6%以上。随着一批5年期分红险的陆续到期,分红险收益率水平再次成为投资者的焦点。
可经历了近几年的熊市阶段以及近期通胀,这些险种大多数不能达到当初承诺客户的回报额。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的银保部人士透露,根据同业交流粗略估算,目前这批分红险分红水平多数仅在2.5%—3.5%之间,而超过4%红利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它们多数没有跑赢央行同期的定存水平。
预期高收益的承诺与客户到手实际收益的落差,使得关于保险销售误导的投诉量激增,也造成一部分保户提前退保。由于这些保险多由银保渠道销售,客户找银行讨说法,向当地银监局投诉,这令监管层不得不考虑发文规范银保渠道。
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所谓预期收益,就是可能达到的收益。在分红保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中,部分承诺了保底收益,部分未承诺。但无论是否承诺了保底收益,所有投资性产品的最终收益都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并不一定如投保者购买时想象的那样“高额”。尽管有的银保产品提供一定的收益以及一定额度的保障,但保险不能等同储蓄,也不是基金、国债的替代品。储蓄可随时取出,而变为保险产品后,不仅收益不确定,一旦产品没有到期,取出还需要一定手续费。
而目前市场最常见的银保分红型产品也是如此,即收益并不一定等于预期收益。而在销售过程中,每份分红型保险产品都会有一个利益演示表,很多市民将利益演示表中的收益当成了实际收益。在收到分红通知后,往往心理上产生收益落差,选择退保。
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时不能盲目地听从单方面承诺或宣传,要慎重、理性。一旦发现被误导,可充分利用犹豫期退保。犹豫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在签收保险单后10日内,感到后悔,或是对所购买的保险不满意,可以无条件要求退保(保险公司要扣除工本费).(来源:东方财富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