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黑马”都有一个共同点: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规模比较大,增加了总盘子“规模保费”。
不难发现,以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华夏人寿、正德人寿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小险企,2013年落袋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远远多于原保费收入。这也意味着这批寿险公司目前销售的多为偏投资型的万能险等产品。
曾有中小型险企人士坦言,在增员乏力、个险难做的情况下,发展能带来现金流的万能险,迅速做大规模,通过投资赚利差,同时获得有实力的客户资源成为很多小公司的选择。
近十几年来,寿险业从监管层到学术界一直都在推进寿险业务要回归保障本质。但事实证明,对险企而言,保障型业务不等于盈利、不等于客户欢迎。同样,投资型业务也不等于无利可图,相反的是市场、客户一直对投资型业务兴趣颇大。
无论是什么公司,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与客户一起赚钱是硬道理!只要客户有需求、法律未禁止、公司有收益的业务都要做。尤其在目前市场经常闹钱荒、传统风险型寿险业务难以支撑销售队伍生存与发展、客户对传统保险需求难以扩大的情况下,寿险公司更应通过投资型业务吸引客户、稳定队伍、集聚资金、投资获利,实现客户、队伍与公司的三赢。(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