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投资驱动负债”的模式,不断做大
万能险规模,一批保险业“黑马”实现弯道超车,仅两三年光景,保险业务收入实现跳跃式翻番。但该模式对持续不断地现金流和高投资收益的依赖,正不断积聚这场资产错配游戏的风险。
2015年无疑是万能险销量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根据保监会近期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寿险公司总资产达到9.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41%,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21.46%。但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多为万能险),到达8324.45亿元,同比增幅接近100%。
“短线长投”
按照一般规律,寿险行业的利润来源由“承保+投资”双轮驱动,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新锐寿险公司通过“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来获得盈利,通过支出较高的手续费成本,快速做大规模,继而在投资端获得收益,在承保端很有可能只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状态。
“从现在市场上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来看,产品的负债久期基本在两年之内,但是这类产品的资金成本却可以达到7%以上,”中国平安一位内部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为了覆盖成本,这些短期资金很有可能会被错配到期限更长的房地产、信托计划等,这是典型的资产错配,这种短线长投的方式对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有很高的要求。”
根据《英才》记者的观察,部分保险公司为吸引购买,主动提高万能险的流动性,除了大部分产品要求最低持有一年,即可随时免费支取,个别万能险产品更是将这个期限缩短至几个月。
另一方面,退保率增加、满期给付等原因正在冲击这类寿险公司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