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万能险时代寿险拐点将至?理财型产品腾挪空间有限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注定是寿险业调整和转型的一年,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业务结构等都将发生明显分化,但是寿险业发展向好的势头不会有大的改变。
据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下一步,还将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并且研究制定万能险产品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个别保险公司应该丢掉幻想,‘严’字当头已是监管主基调。”
退保、给付压力加大
通过上述调查不难发现,保险公司已无快速实现壮大规模的捷径,而这对于一些原本希望通过获得保险牌照实现融资目的的社会资本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
为此,一些存量的保险公司纷纷表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合同,降低退保风险,而一些刚刚进场的保险公司也注定无法剑走偏锋,必须按部就班。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4家保险公司获批开业、5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变更、4家保险公司未予批筹。其中,6家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中有5家为人身险公司,分别为北京人寿、人保养老、海保人寿、国宝人寿、国富人寿;4家获批开业的保险公司中也有3家为人身险公司,分别为横琴人寿、复星联合健康、和泰人寿。
一家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风险管理是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保险公司应该防范风险,而不是创造风险。保险公司应该重点关注与民生相关的保险,自觉摒弃违背保险基本原则的产品设计思路,为社会提供货真价实的保险保障服务。保险公司不能将保费变资本,保险公司只是保费的管家,而不能成为保费的东家。”
不过,在回归“保险姓保”的过程中,风险问题需要及时有效防控。多家保险公司在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万能险产品的变化,尤其是万能险产品新增保费不足而退保量预期较高给其现金流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