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保险公司采取多种举措推进自身业务转型,践行“保险姓保”的理念,发展保障型业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绝不能触碰万能险业务,而是要注重整体业务的平衡发展。
安邦养老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结合经济形势变化,该公司将进行产品研发与经营结构的调整,从单一保险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产品发展,从产品端、运营端、资产端三大方向严控各类风险。要高度关注产品的战略风险、保险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充分分析国际国内保险市场、现货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开发合理的长期、中期和短期产品组合,同时进行动态资产配置,合理配置资产。同时,不以高费用、低价格等非理性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充分考虑经营风险发生时的情景假设和压力测试,在偿付能力方面进行充分准备,避免流动性风险。
信泰人寿表示,该公司从2016年起就积极调控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力发展期交业务。经过一年多的积极调整,公司业务结构持续改善,最近一年的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下降15%。
在向保障型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寿险公司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推动产品结构从理财型业务向保障型业务转型,推动保费结构从趸交业务转向期交业务转型,推动年期结构由短期向长期转变,推动渠道结构从银保渠道向个险渠道倾斜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寿险公司转型并非不能发展万能险业务,而是要找到理财与保障的平衡,找到资本与负债的平衡。如何练好“平衡术”,正考验着险企的综合经营能力。
在万能险方面,某保险集团产品精算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万能险主要分为传统个人万能险型保险产品和创新型万能型年金产品。“以满足团体法人客户需求、以养老保障为目的万能型年金产品,其宗旨是在帮助企业在政府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其产品属性有别于传统个人万能险型保险产品。”该人士指出,对这类产品,险企依然有较大的可以作为的空间。
据记者了解,保监会近期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保险产品设计的原则、鼓励发展的产品以及具体的产品开发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万能险、投连险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费,灵活调整保额等功能,并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或投连险。
从利差独大到三差鼎立
在寿险业转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重要方面,即改变过度依赖利差的经营模式,从“利差独大”的盈利模式向“三差鼎立”转变。
影响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包括利差、费差和死差,简称“三差”。不过,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去年年底在公开讲话中指出,近些年来,一些新兴险企在产品设计上过分倚重利差,造成利润来源单一。据他透露,目前我国人身保险业利润来源中,利差占比超过了100%。
上海一家中型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这种现状对寿险业形成了巨大挑战。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利润过度依赖投资收益,深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2016年险企的年报也反映出这一点,大部分险企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即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当前,在复杂利率环境下,险企必须改变严重利差“依赖症”,向“三差鼎立”过度。
可喜的是,有不少险企已经在行动,而这也成为研究机构看好今年的保险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华保险(601336)董事长兼CEO万峰此前表示,新华保险以形成科学稳健的“三差”盈利结构为目标:利差益保持稳定,死差益较快增长,费差方面实现收支平衡。他指出,保障类、期交产品销售好,死差益就会增长。近期,各大券商再次密集发布研报,认为保险股处在价值低洼,值得长期投资,进行资产配置。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短期来看,利率进入上行通道将进一步改善险企的利差结构,提升保险公司内含价值;中期来看,寿险业务从利差独大到三差结构均衡的业务价值转型将会改善险企利润结构;同时,加速开展保障型寿险业务的险企将会持续受益于拉长期缴期限而带来的价值提升。(来自:同花顺财经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